Rss & SiteMap

动网先锋论坛 http://bbs.dvbbs.net

动网论坛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一的法则——Q'uo——耶稣的寻求

1楼
明达 发表于:2008/10/11 19:17:20
周日冥想
2003年12月6日
 
DISCLAIMER:本译文仅为摘要翻译. 有兴趣了解全文的读者请参考附录并前往 http://www.llresearch.org 之LIBRARY区自行阅读原文.
 
耶稣的寻求 *
 
小组问题: *
 
问答集 *
 
附注 *
 
小组问题: 
 
本周 我们进入圣诞季节, 我们想知道一些关於耶稣基督, 拿撒勒人耶稣, 实体的资讯, 我们非常感激能得到任何关於这个实体或他那一生的资讯.
 
(Carla channeling)
 
我们是你所知的Q’uo原则, 我们在太一无限造物者的爱与光中向你们致意, 在他的服务中 我们来到你身边. 我们感谢你们牺牲时间 专心奉献一段时间於寻求. 
我们请求你用心辨别我们的话语, 留下那些你喜欢的思想 放下其他的东西.
你们今天问到关於耶稣(Jesus)的事情. 这个实体有好几个名字, 他年轻时的名字是Jehoshua*. 耶稣这个名字是阿拉姆语的希腊语版本. 无论如何, 我们称呼这个实体为耶稣, 因为这是你们惯用的名称.
(*译注:2004年上映的电影:基督受难记, 当时, 圣母玛莉亚呼唤儿子时 即使用这个名字.)
耶稣的生命确实有些不寻常 因为这个实体是个非凡的存有, 他心智的才能与锐利的思维使得这个实体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研读并掌握抽象的观念. 因此这个实体的本质倾向思索他所不能解答的神秘, 在所有存有中最大的神秘就是没有限制的想像力.
耶稣内在所感觉到的无限与永恒不断地拉著他向前. 他很幸运地居住在一个小镇, 拥有一个简陋但还过得去的家; 并住在一个教导灵性与宗教课题的社区. 耶稣喜欢跟这些老师混在一起, 阅读 问问题, 然後再阅读. 到了青少年阶段, 这个实体已经被认为是个拉比(Rabbi*)了. 除了学术上的追求, 他主要的嗜好, 这个实体也花了许多小时 在他父亲与叔叔身边学习他们的贸易与木工技艺, 并采集各式各样的药草(herbs)以及具有医疗利益的天然物质.
(*译注:犹太教律法的专家或老师.)
耶稣是个爱好孤独的人, 再没有其他事 比夜晚偷溜出去 更让他欢喜了. 在他家村落的附近 有个居高临下的地方, 一个小山丘. 爬到小山丘顶端 带给耶稣一种和平的感觉, 那是他在别处找不到的平静. 他习惯在那儿凝视著星星 想像没有限制(的感觉). 这种对於无限可能性的感觉是无以伦比的 在这些片刻 耶稣在灵性上成熟不少; 并不是因为双亲或灵性导师的教导 而是当他在凝视深邃的夜空时 於他内在找到的静默.
在大约14岁的时候, 耶稣得到一个机会 和其他两个也对灵性研读有兴趣的同乡 一起跟随镇上拉比学习. 接下来 有好几年 耶稣与一个团体一起祈祷冥想, 这个团体叫做隐修教派(Essenes, 又称苦修派). 这个过程使得耶稣磨掉他原本有些淘气与叛逆的人格, 并且进一步精练他内在对於真理的渴求.
渐渐地, 耶稣长大成人, 他发现他必须旅行 於是他开始走向一条道路, 一条每天都有不同感受的道路. 他开始一段朝圣之旅(pilgrimage), 虽然当时耶稣并不会想到这个词汇, 他只是单纯地称为道路, 由圣灵与静默引领的路. 他走过非洲的一部分, 以及印度的一部分. [我们在使用地名上有困难 因为这个器皿对於这些区域并不熟悉.] 勇敢地面对饥饿与恶劣的天候, 耶稣走过许多哩 疲惫的路, 造访营火, 洞穴 以及神圣的地方, 总是在学习, 累积智慧, 从中筛选 挑出精华, 逐渐地 更充分地感知到他是谁, 并不是那个在学习这些事情的人, 而是那个见证这个学习与领悟过程 然後将那些真正有用的思想型态沉淀的人.
在这个阶段 耶稣渐渐地 越来越觉察到他未来神圣服务的具像. 我们给予这个器皿 山脉与甜水的影像, 那儿名叫喀什米尔(Kashmir), 是耶稣返乡之前到过最远的地方, 精确地说, 他下个旅程的目的地并不是家乡, 而是朝往未来以及他所捡选的神圣服务.
当这个实体旅行之际, 他的一个亲戚, 即器皿所知的施洗者约翰(John the Baptist), 开始了他自己的神圣服务. 约翰感受到一股真实的强烈冲动 驱使他净化自己 并允许所有不神圣的东西从他身上脱落. 约翰开始吸引追随者到他身边, 只凭著一个单纯 直接的讯息, 那是亘古以来先知们传递的讯息: 回归造物者, 停止犯罪(error), 并只服侍最高, 最佳的(目标). 这个实体开始他所谓的洗礼, 象徵性 仪式性以水洗去所有的罪(sin). 约翰的纯净与领袖魅力为他带来更大群的追随者, 即使他选择出现在沙漠的边缘 人烟罕至的地方, 人们都跟随他. 也就在这种地方, 约翰施洗者为耶稣施洗, 耶稣受到天启後 开始他的神圣服务.
虽然约翰与耶稣彼此是堂兄弟的亲戚关系, 令人惊奇的是 约翰认出耶稣的内在 并不只是个亲戚 而是弥赛亚(Messiah), 就他的了解 这个词汇的意思是 "奉上主之名而来"[1]. 在那个片刻 一股巨大的力量从约翰移转到耶稣 从耶稣移转到约翰. 那真的是个令人惊奇的一天 我们可以将那一天视为耶稣的转戾点, 在那一天 耶稣从 见证者移动到演员, 从存在(being)到行动(doing), 从潜能到实践, 从内在到外在.
我们在此停顿一下, 回顾耶稣的旅程, 他走过荒野, 与所有找得到的智慧人士谈话, 走过朝圣旅程的净化过程, 在旅程中 没有食物的供应 没有舒适的环境; 只有两支脚走在沙尘飞扬的路上 以及在每日的尽头遇见不同的陌生人. 如果一个人希望创造出一个有深度与力量的生命, 如此的训练是必须的. 耶稣做到了, 并不是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是对的 而是因为对於真理的饥渴不断牵引著他向前行 同时寻求之美是如此无法抗拒. 所以他的饥渴是棍棒, 内在空间之美是胡萝卜. 他能够专注於内在是因为长期习惯处於静默, 长期的身体锻鍊, 以及长期的倾听: 包括他人的声音, 和他自己思维的声音.
在这个冥想之前 有几个实体在谈话过程中讲到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单纯地观察一个人的思维 觉察它们的升起, 不去评断它们, 只觉察思维的内含, 特别是那些不断重复出现的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 一个人得以不断地往内在深处探寻 只凭藉著细心的观察.
在这个时期, 耶稣大多数的时候远离任何的人际关系, 不分男女. 当然 这个实体仍然有他所爱的男人与女人. 只是一个流浪的传道者 他的生命并不容易与一个伴侣, 一个家庭相容, 耶稣感觉这些并不是他能够分享的喜悦. 结果, 这个实体大部分时期都是一个人, 并满足於无以言喻 却十分深沉的人际关系: 包括他的母亲, 兄弟, 堂兄弟, 弟子们. 耶稣可以看到这些人的心都跟他一样 有著对於真理的饥渴. 几乎所有关於耶稣的文献都与这位老师在三年间诉说的故事有关, 我们发现不可能在器皿处於有意识状态下述说这些细节. 关於耶稣生命的要旨 我们可以说这个实体是个甜蜜 却具有强烈情感的实体, 毫不留情地寻求, 毫不留情地自我观察, 具有掌握人群本质的天赋能力, 在某些个案, 甚至知道他们在想什麼. 这个能力并不会让他受到人群的喜爱, 因为一个实体不只能凝视你 还能看透你 这是件令人惊恐的事, 所以他通常是个令人生畏的临在. 无疑地, 那些宗教结构的权威人士发现这个实体越来越令人不安. 当时耶稣的家乡的附近有一大群朱迪亚人(Judeans), 或称为犹太部族(tribe of Judah), 这个部落的观点相当地"右翼", 或者说保守. 他们十分强调身体的姿态, 身体的衣著, 每日每时的适当仪式等等, 他们感觉坚守宗教仪式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灵性生活, 然而, 以耶稣的观点, 所有这些条例与规章, 一点也没有帮助, 反而模糊了一个人对於造物者的视野.
这个实体非常希望人们做跟他堂兄约翰所建议的, 改变他们的生命, 如同这个器皿在她今早做礼拜时听布道, 牧师说"悔改"(repent)真正的意义是"回转"(turn around), 将生命转个方向. 这是耶稣所获致的结论, 对他而言, 形而上的以色列比犹太部落更重要; 灵性寻求者比外在的形式占更重要.
很自然地, 因为耶稣受过多年的神秘主义的训练, 并且持续静默的练习, 他对於那些把 遵守宗教仪式与 灵性画等号的人们没有多少耐心.
耶稣确信他的基本任务是唤醒所有分散各地的以色列部族.
随著时间的推演 犹太人的四散分离 以及基督徒的拓展, 我们可以诚实地说 耶稣, 在很大的范围内, 经过大约两千年, 确实使他的讯息分享给所有迷失的人们.
他的讯息一直都是简单的, 即使耶稣面临濒死的危机 也没有改变过. 他对弟子们说 "当你吃这面包, 记得我. 当你喝这葡萄酒, 记得我." 再一次, 这个词汇"记得"(remember*) 如同"悔改" 是个关键字. 记得就是将所有成员(member)聚集在一起学习, 在地球这个大磨坊中服务.
(译注: re-member这个字可以拆成两个字, re- 字首, 有 重新, 复原的意思. Member 的意思是成员. 与神对话丛书也曾提到这个字.)
耶稣觉察到(剩下的)时间很短, 这个同样的觉察 你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在那些受到天启的纯净实体中看到, 他们能够掌握时间与空间更深沉的潮汐. 
就实际的时间而言, 两千年似乎不算是短时间. 凝视著横跨七万五千年的周期[3], 最後两千年, 双鱼座周期, 确实是段短时间. 特别是耶稣, 在某种程度, 发展出在环形时间工作的能力, 因此他能同时觉察大众共享的实相, 以及内在次元底下的实相. 在内在次元中, 终结时刻已经开始了. 发生在内在次元中的事情远比浮现到物理次元的时刻早许多. 好比一颗巨大的命运之树, 它的根部在天堂, 枝叶伸展到地球. 当事情发生在根部, 然後树干, 过了许久才会显现在树叶上, 才会在树枝上开花结果.
这个实体并不将他自己精确地视为耶稣基督, 上主之子, 如同许多人宣讲的那样. 他看到自己是个已经清空自己 好让他可以承担更大的角色(persona). 他看到他接受天父的归来, 以及献祭自己在天父里内. 他看到自己是个一心只想完成天父计画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 在某个时点, 他对弟子说 "我有你们不知道的肉与饮料"[4]. 他的弟子都很困惑 因为他们没有给耶稣任何食物. 但耶稣对他们说 "我的食物是去实行差遣我来的天父旨意."
再次, 在这里 食物与饮料是个象徵, 表示真正滋养这个特别实体的东西.
这个实体并没有 苛待自己 或 尝试打败人性. 毋宁说, 他是个渴望纯粹 他是如此地渴望 於是纵身一跃 失去自我, 失去自我意识(ego)的结构, 因这个结构的渴望与需求和天父的旨意有段距离. 对於耶稣而言 其他所有事情都不算什麼 他单纯地允许它们掉落. 并不是这个实体否定他的根, 他的过去等等, 而是这个实体拥抱一个他视为天命的生涯.
这个天命却只能一天一天地被定义.
他不能在任何一天知道天父的旨意 除了在今天.
因此 他教导的祈祷 要我们专注在今天, 并要求一些简单的东西:
让地球成为天堂一般, 让我们将天堂带到地球上.
让所有人群彼此照顾. 让人们审判对方的标准 跟他们希望被审判的标准一样.
让所有人赞美, 荣耀与大能只归於造物者.[5]
我们凝视耶稣的一生中, 有耀眼的情节, 显著突出的部分. 然而, 基督意识(Christhood)的斗篷并不总是如此光亮.
耶稣承受苦难, 并伸开双臂 在树木制成的十字架上 给予了他的生命, 他的斗篷, 以及全部. 当我们凝视它牺牲的片刻, 我们引用 "不要照我的意思, 但照祢的意思" 这句话来指出这个实体奉献的力量. 耶稣并不是没有自我意识, 他仍然是个人类. 他有人格, 幽默, 愤怒, 所有的情绪. 他是个正常的实体, 容我们说, 在常态的参数范围内. 他很幸运地有他的天赋, 并且纯粹地一直持续他的奉献.
确实, 这个实体的生命十分地被人景仰, 虽然人们只能透过不完美且记忆贫乏的记载与故事, 好比一块烟雾弥漫的玻璃, 来注视他
即使有著不完美与扭曲, 仍不能隐藏他所带来的合一讯息, 这个器皿会称之为一的法则(Law of One). 许多人, 包括在座各位, 传说著 基督复临(the Second Coming). 我们要对你们每一位说, 基督意识的斗篷是每一个实体的天命. 从地球走到天堂, 从第三密度到 第四密度, 是所有人都将走的道路. 每一个人都有自我意识, 都有人格, 然而每一个人也都有天赋礼物 与奉献决心, 两只脚及一条沙尘飞扬的路. 祝福满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1 19:28:19编辑过]
2楼
明达 发表于:2008/10/11 19:17:36
问答集
 
G: Q’uo, 耶稣是否觉察到他是个来到地球的流浪者? 耶稣如何面对他的苦难? 当他感觉的愤怒, 疑虑, 或挫折, 或痛苦等等, 他会跟自己说什麼?
 
当时 耶稣没有方法觉察到任何宇宙的过往, 或其他世界 或外星实体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这个实体受过优良训练 是个神秘主义者, 并且感知到内在无限的空间.
关於这个实体面临苦难时 如何处理自我意识, 这个实体差不多完全地移动到器皿所称的共振(resonance). 当面临苦难, 这个实体会进入意识内在的一个空间, 他在其中得以漂流在静默中 并等待共振. 当共振来临时, 绝不是以言语呈现, 而是纯净的情感, 这些感觉远超过表面的愤怒或痛苦的感觉, 那是连结与光亮的感觉, 所以耶稣得以单纯地与苦难分离, 让苦难经过, 不去否定或抑制它, 而是允许它存在 甚至倚靠著它 将这真实的苦难奉献给无限太一造物者 以全然的信心 让它回到完美的地方.
真言总是这句 "祢要我做什麼?" 这个炽烈的关切凌驾所有情感与痛苦之上, 那是绝对的果决 可以穿透神性(godhead)之愿望 并完成它. 对於耶稣而言, 那意味著将所有分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带他们进入一个觉知 让他们都想起自己是谁, 为什麼在这里. 这个实体的天才在於他的目标够崇高 而能持续千年之久.
 
[4] 语出约翰福音第四章, 31-36节:
 
31 这其间门徒请求耶稣说:「拉比,吃罢!」 
32 他却回答说:「我已有食物吃,那是你们所不知道的。」 
33 门徒便彼此问说:「难道有人给他送来了吃的吗?」
34 耶稣向他们说:「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 
35 你们不是说: 还有四个月才到收获期吗?看,我给你们说: 举起你们的眼,细看田地,庄稼已经发白,可以收割了。
36 收割的人已领到工资,且为永生收集了果实,如此,撒种的和收割的将一同喜欢。
 
[5] 原注: And, of course, “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
 
译注: 语出马太福音第六章,
 
09 所以,你们应当这样祈祷: 我们在天的父! 愿你的名被为圣,
10 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承行於地,如在天上一样! 
11 我们的日用粮,求你今天赐给我们; 
12 宽免我们的罪债,如同我们也宽免得罪我们的人; 
13 不要让我们陷入诱惑,但救我们免於凶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1 19:27:52编辑过]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146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