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网先锋论坛交流三昧喜文乐荐的世界(自然、科学、哲学、教育、社会、文化艺术、人类文明史、外星文明、人类预言)社会人文《谁的灵魂更可悲》 → 第六辑 生活杂谈 (5)天才不是“逼”出来的(1)


  共有519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第六辑 生活杂谈 (5)天才不是“逼”出来的(1)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明达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4288 积分:39689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7/10/26 9:47:52
第六辑 生活杂谈 (5)天才不是“逼”出来的(1)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21 16:15:24 [只看该作者]

近两年,台球少年丁俊晖和钢琴家郎朗被大规模报道,成为被追捧的偶像。

但我认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并不值得效仿。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所冒风险太大,一旦失败,家长和孩子都无法承受。此外,大量资料表明,少年天才固然博得了全社会的艳羡,但审视他们的个体成长之路,无不有着太多的泪水和委屈。

一年前,我曾看过对美国摇滚歌星杰克逊的一次访谈,说起自己的童年,他甚至痛恨将自己培养成人的父亲。他缺失童年的玩伴,从有记忆起就经受着严酷的训练和疲于奔命的演出。他说自己没有童年,长大后一直渴望重温童年的快乐。在那些引起世人诟病和猜疑的种种怪异之举背后,我看到他童年生活的累累创伤,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是令人悲悯的。

谁也不能说杰克逊的父亲不爱孩子,他甚至可称为一个伟大的父亲,将在贫困环境中成长的一群儿女培养为享有世界声誉和拥有亿万资财的音乐家。从世俗的角度说,他和他的儿女们都应该算“成功者”。但儿女们成年后屡遭嘲笑的举止,并不能简单地用我们这个社会通常流行的所谓“思想意识不好”加以解释。

现今中国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子女不仅承载着一般的社会义务,在中国强大的传统文化中,还承载着父母以至祖父母们的梦想。每个孩子只有一次生命,童年的时光短暂而且宝贵,这一时期的种种经历往往会埋藏下影响其一生人格的重大情结。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长大不仅是童年的需要,也是孩子成年后拥有健全人格的前提。

一位父亲谈起女儿的教育,很是苦恼。他和妻子为此屡生争执。他希望孩子多一点玩耍,别搞得太累,但左右不了妻子的想法。他说,根深蒂固的“唯有读书高”固化在妻子的每一根神经里,一天到晚让女儿学这学那,孩子的天性受到很大压抑。但他又想,让孩子从小受苦,也许不是件坏事。现在约束了孩子的自由,说不定还是一种磨练呢。

他问,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我告诉他,孩子也生活在现实中,应对现实的本领肯定是需要的。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适当”才好。孩子上学了,成绩不好,同学会歧视,老师也不喜欢,自然谈不到自尊和自信。因此,好成绩是必要的。我曾写过一本书《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高效学习指导法》,就是为望子成龙的家长写的。我在书中总结了一些方法,让家长指导孩子用科学的态度、最少的精力学好学校要求他学习的东西。

我的儿子从小成绩优秀,但上中学以后,对政治及作文课极其厌倦,曾有一度成绩不大理想。问他理由,孩子理直气壮,说政治口号三天两头变化,今天花了很大功夫背诵,明天就可能什么都不是。此外,规范作文的起承转合像八股,和同学们时尚活泼的表达方式相去甚远。儿子曾拿出他的语文试题让我作答,结果竟令我这样一个作家出了不少“错误”。但我并不希望孩子鄙薄这些课程,因为在当下的教育制度下,这些课程在高考中将和数理化一样计算成绩。我告诉他,考试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他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进而影响自己未来的前途。我教给他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怎样提高记忆力,怎样归纳和整理,用最聪明的方法和最短的时间将课内功课掌握好,这样才可能用多出来的精力去发展和实现自己的天性和爱好。

现在许多专家质疑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我也同样有此质疑。然而,教育体制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变得了的,更不是作为个体的家长和孩子所能抗衡的。

还是那个观点,丁俊晖和郎朗的成功没有普遍意义。

谈孩子的未来不能离开成长的环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般意义上的世俗成功,比如在学校成绩好,长大了有个好工作。如果将来孩子走入社会,同龄人纷纷在职业和收上超过他,会使孩子心理失衡,那同样体验不到幸福,这不是简单的心理素质问题。

孩子在童年和少年自然不可能懂得这些,那么,家长的态度攸关重要。

既要让孩子成功,同时还要快乐,快乐似乎更重要。

然而,不成功的孩子找不到真正的快乐。



无为之心无为动,全我之觉全我行。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第六辑 生活杂谈 (5)天才不是“逼”出来的(1)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