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网先锋论坛灵海驰波理论型修者专区(纪平、宣远、壶子、妙化、晨曦)纪平专栏(宇宙本体论、风韵人本与慧美工程、银河梦幻、人类的自我调整与超越宗教)风韵人本与慧美工程 → 第二讲 心里动力学:第二节 心理学批判


  共有5186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第二讲 心里动力学:第二节 心理学批判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明达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4288 积分:39689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7/10/26 9:47:52
第二讲 心里动力学:第二节 心理学批判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5/21 8:19:41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心理学批判

 

一、普通心理学批判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和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适用层而很广。它的研究内容有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客观世界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知觉、记忆、表象、语言、思维和想象等。由此而获得某种情感化和情绪化的意愿和意志,再作用动机来满足需要,同步表达能力和人格。

    能力就成为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需要,具有的个性化特征和行为模式,就相当于人格。

    这种解释的理论依据,是当代的主流意识,但存在着相当局限性。相对人本效应,客体尽管重要,但主体更为重要,而且有主导客观世界的作用、使认识、情绪、情感、需要、能力和人格等发生质的变化。

    相正相成观造成的文化心理综合症主要状况是思维定式和局限,心理闭塞和疲软,体现四类人格倾向:其一是假定型,其二是中庸型,其三是障碍型,其四是破坏型。假定型人格的情感冷漠、虚伪;中庸型人格的情感模糊、猥琐;障碍型人格的情感淡薄、脆弱;破坏型人格情感偏激、变态。

    这四种类型的复盖层面很广,都由心理恶性循环所致,情感复制性可以使个体身上交替表现,普通心理学难以概括的人格多重性,实际上相当普遍,文学影视的描述通常也取向单一化。

    道德和法律解决不了群体心理问题,仅能针对个体的某些行为作出裁判。

    现实生活中,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目前还不多,能持续的就更少了。传统文化化不出优化心理和优秀的人,而反传统的新文化还只属于那些少数个体的自然化人成就。换句话说,那些少数人拥有的创新意识,行于心田、融于交流、我行我素、不揣冒昧。逆反自己,完善了人格要素,才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存在决定意识与意识决定存在之间,谁主随从,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就有争议、演绎成唯物论和唯心论两大派别。

事实上,早期的哲学是倾向唯心论的,只是不能证明心本身的物理意义,也说不清楚心对脑的主动权的形面上作用,这个作用涉及的物理学后面的高尚问题,已经逐步浮出来,其中有从观察视界消失了的离子和波,还有无从实证的超高频振荡,无法解释的“紫外灾难”等等,而这些都禀赋在人体内并由心隐现着。

    心理动力学就是针对这种外现内隐,给出“准科学”或“潜科学”说法。对主流心理学理论的批判,在于真实地还原人;对本体论哲学观,作出的科学推理,已不是假说。心理学把气质作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而气质的物理意义正好是等离子气旋或磁化波,其射频和拍频效应结构的心脑机制,是根本性的主从关系。换句话说,脑是被动而心是主动的,主观能动就在于“用心”。

    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把认知提升到现代科学高度,认定人近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输出、编码解码、转换储存、提取印证等加工过程来解释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用计算机模拟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开辟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有限的模拟,还原不了自然世界。

    普通心理学虽然是建立在经典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学、哲学基础上的,对于处于稳定的 +0 场效应中的人,还有相应的应用意义和价值。我们针对的是 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就心理学涉及的各种内容,作出高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有效地还原人本和一定程度模拟自然秉赋给人的先天意识所含的信息,结构一种全新的模式来解释心理活动的深层机理和效应。

    人的确具有现代计算机功能,作用却远远超过计算机,因为所有的计算机软硬件都是人设计的,信息储存、转换、编码、解码、提取印证都有限。当然就人与计算机比较,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稳定性、持续性等又远远超过人,这是人的生化反应决定的。

    即便心理动力具有直接的物理特性,但脑神经元是生化器官,与之共振达不到物理学范畴的共振态。生物磁化与物理磁化也不能等同。人的大脑属于生物磁场,印记着自然世界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脑神经元遘联显示的。人脑约有 10 11 个神经元,相当于超级互联网。当代人按统计概率指数,只达到 10 5 个遘联状况, 10 11 — 10 5 之间,有一半多空间未参与;换句话说,有一多半数据库被打上封条,所谓的高智商人,也在这个数量级中重复一般信息和体现一般功能,当然一些逆反心理较强的是超过这个指数的。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份组成,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内识的意念,亦等同刺激,而且较由感官传递的刺激更直接,伴随意念的射频和拍频的直接物理作用,与细胞体形成的核磁共振又不等同外部信息引发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即神经冲动。

    共振效应是整体性的,能在最大范围内激活神经元。一般情况下,神经元处在被动状态,共振态可使它的细胞体加速磁化和电化,促使树突和轴突动作,形成遘联。

    神经元的自组织和内共生取决于磁电效应,占据大脑绝大部份的灰质层,就是超级生物磁体。 S — O — R 模式仅仅认证了人接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的器官功能,而射频直接作用脑神经元谐振,是人本深层认证。事实上,巴甫洛夫时代,核磁共振和电中性等还没有写进物理学。

    人除了神经元细胞核外,其他细胞核一样有此属性,但没有足够的磁场支持,共振态十分弱。风韵中的气质,就是由离子气旋支持肌肤细胞核共振获得电泳效应。这种由大脑释放出来的负能,对各器官的细胞,具有可逆转作用,可形成细胞再生。

    对神经元更有滋养作用,这种自足的内循环机制,由于处在负阈进行,因此永远是增值,所谓心理负熵补充,就是这样。心理负熵与生理负熵是不等同的,前者依靠心理动力产生,或者主要来源于食物和营养品。而只能产生生理性功能。

    脑神经元持续共振态中,就能在最大范围内相互遘联。一方面释放脑能量,一方面显现脑信息。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不能持续心理动力,这里指的是逆动反演。当代营养学涉及的任何营养都达不到这种补充,当然,要获得这种补充,对一部份人还较难,尤其是那些热衷于物质性补充(包括药物)的人。“病从药起”,值得大家参考,当然并不是排斥药的急救功能,而是针对药物万能的人,任何药物都不可能为人体完全吸收,吃多了又排不出体外,积淀会导致老年并发症。“疾发于蒙”指就是缺乏心理动力的蒙昧者。

    逆反心理与逆反思维是不同概念,前者是连锁在心理逆动机制上的,后者只是针对社会理念的某些辩证。通常是反向换位作出概念嬗变,但有时候由于说明不了原有的理念而被视为“偷换概念”。

    这个先后天约定契机就是通约,只能依持心理逆动,通约程度取决于脑神经元互联程度。通约的瞬间相当于灵感迸发,对外部理念就具有“概念嬗变”和“概念升华”的意义和价值。升华一词从化学语转移到人文语,针对情感用得最多。情感升华中的理性,才是难能可贵,无可挑剔的。每个人都内在着情感世界和感应力,情感升华后的新理性更具理性意义和价值,大多数人能会意和默契,最后被视为真理。

    情感升华可直接用言谈举止和行为表达,提升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审美性质的变化,包括属性、质品、质量。

    在泛情泛理的社会状况中,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已涉及到人本内在主体的质变;社会层面上情理交换的量愈多愈乏味,情感理性几乎成了廉价的复制品,充斥着大众媒体和文艺作品,也流行在各种人际关系中。

普通心理学批判还面对着一个哲学观的改变问题,我们留待后面讲述。



无为之心无为动,全我之觉全我行。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第二讲 心里动力学:第二节 心理学批判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