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网先锋论坛身心探索身心系统构造(现代西方医学、中医药学、藏医药学、迈克资料、第四道)第四道(探索奇迹、与奇人相遇、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探索奇迹 → 第八章 高等意识与高等中心(一)


  共有4891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第八章 高等意识与高等中心(一)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明达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4288 积分:39689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7/10/26 9:47:52
第八章 高等意识与高等中心(一)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11 22:21:45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高等意识与高等中心(一)
 
    有一次聚会时葛吉夫又谈起意识的问题。
 
    「我们并不能了解人的心里机能和身体机能,」他说,「除非我们掌握一个事实:它们两者都可以在不同的意识状态下作用。
 
    「人总共可以有四种意识状态(他强调『人』这个字)。但是一般人,也就是一、二、三种人只活在两个低等的意识状态中,无法进入另外两个高等的意识状态。即使他可能有灵光一闪的体验,仍然懵懵懂懂,只会从他平常状态下的观点来判断。
 
    「这两个平常,亦即最低等的意识状态,一是睡觉,换句话说,是一种被动的状态,人花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生命在其中。二是人消磨生命其余部份的状态,在其中他们走路、谈论崇高的话题、三与政治、互相残杀。他们认为这是主动的状态,称之为『清晰的意识』或『清醒的意识状态』。但是当你真正明白『清晰的意识』所指为何,人们生活和行动的状态又是如何,就会发现所谓『清晰的意识』或『清醒的意识状态』,其实是种嘲弄。
 
 
    「第三种意识状态是记得自己、自我意识或自我存在的意识。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具有这种意识状态,或是我们想要时就可以拥有,但是我们的科学及哲学忽略了这个事实:我们并没有这种意识状态,也不可能只凭着渴望或决心就能产生。
 
    「第四种意识状态是客观状态的意识,在这种状态中人们可以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人们偶尔会有这样的 灵光一闪,各民族的宗教都指出这种意识状态的可能性,称之为『启蒙』或其它种种不能用文字描述的名称,但是达到客观意识的唯一正途是经由自我意识的发展。
 
    「如果一个普通人被某种人为方式送进客观意识状态,然后再返回平常状态,他什么也记不得,只会认为自己失去意识,陷入昏迷状态。但是在自我意识的状态中,一个人可以体验瞬间的客观意识,而且事后能够记得。
 
    「第四种意识状态是一个全然不同的素质状态,它是个人的内在成长,是人透过长期艰苦地工作自己得来的结果。
 
    「但是第三种状态是人天生就有的权利,如果人没有它,只是受制于生活中不当的情况。毫不夸张地说,只有藉由特殊的训练才可以使它变得恒久而固定。
 
    「对大部份人而言,甚至对那些有教养有思想的人而言,要得到自我意识的主要障碍在于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拥有它了,亦即他们拥有自我意识以及与它相关的一切,包括一个永恒不变的我所具有的个体性、意志、做的能力等等。很显然的,一个人根本提不起兴致听你说,他要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才能得到他自认早已拥有的东西。反之他会认为你要不是疯了,就是为图个人利益而欺骗他。
 
    「这两个高等的意识状态--『自我意识』和『客观意识』都与高等中心的作用有关。
    「除了我们到目前为止谈到的这些中心外,人还有两个中心,亦即『高等情感中心』和『高等理智中心』。这两个中心都在我们身上,已经发展完全,而且时时刻刻在作用,可是这作用无法达到我们普通的意识层次,原因就在我们自认拥有的『清晰意识』上头。
 
    「要了解各个意识状态间有什么差别,让我们先回到第一种称为睡觉的意识状态,这是一种完全主观的意识状态。一个人深陷在睡梦中,他事后是否记得那无关紧要,即使有一些真实的印象到他身上,譬如声音、暖气、寒意,或是他身上的感觉,都只会引发幻想的主观意象。然后人醒了过来,乍看之下这是一个全然不同的意识状态,他能走动,能和别人交谈,能未雨绸缪,能看出危险而避开等等,他理所当然是处在比睡觉有利的地位。
 
    「然而要是我们深入探察,要是我们窥探他的内心世界、想法、或行事动机,我们会发现他几乎和睡觉时没什么两样,甚至更糟。因为睡觉时他是被动的,亦即他不能做什么;但是在醒着的状态时,他随时都可以做些事情,而他所有行动的结果都会反映在自己身上或周遭的一切。
 
    「更糟的是,他不记得自己,他是一部机器,每件有关他的事情都是自行发生的。他不能停止思想流动,也不能控制他的想象、情绪和注意力。他活在一个『我爱、我不爱;我喜欢、我不喜欢;我想要、我不想要』的主观世界中,是他认为他喜欢,是他认为他不喜欢;是他认为他想要,是他认为他不想要。他看不到真实的世界,真实世界藏在想象之墙后面。他活在睡梦中,睡着了。所谓的『清晰意识』只是睡觉,而且远比晚上睡在床上来得危险。
 
    「让我们从生活中找例子,拿战争来说好了。现在正有一个战争(译按:第一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不知道被问了多少次,战争有没有可能终止?当然可以,只是人必须先醒过来。这看起来似乎只是举手之劳,然而却是最困难的事。因为这场昏睡被生活周遭的一切,被所有的情况所诱发并维持下去。
 
    「一个人要如何清醒?他要如何逃脱这昏睡?这些是一个人所面对最重要、最必需的问题。但是先要确信人们是在睡觉。当一个人了解他不记得自己,记得自己需要某种程度的清醒,而在同时他由经验看出要记得多么困难,他就会了解不是仅仅想要清醒,就能做到。更精确地说,一个人不能独自醒过来。但假设有二十个人达成协议,谁先醒过来就叫醒其它人,他们已经有些希望了。
 
    「但这还不够,因为这二十个人可能同时都睡着了,却梦到他们正要醒过来,所以还需要更多条件。他们必须被一个人照料,那个人不昏睡,至少不像他们那么容易沈睡,或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在不伤人不伤己的的情况下有意识地睡觉。他们必须找到这样的人,并且聘请他叫醒他们,不让他们再度昏睡。不这么做就不可能清醒,我们必须了解这点。
 
    「人可以思考一千年;可以写满一图书馆的书;可以创造成千上万的理论,但是所有这些都在睡梦中完成,没有任何清醒的可能。福音书里有多少次提到『清醒』、『警觉』、『不要睡觉』?当基督在克西马尼亚花园最后一次祈祷时,甚至他的门徒也睡着了。要义全在那里,但是人们了解吗?他们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说话的表达方式,一种譬喻而已。
 
    「他们完全不能了解就是要照它字面的意思来看。当然我们也很容易了解为什么会如此,因为要能照字面的意思来了解,人必须要稍微清醒过来,或至少试着醒过来。我郑重告诉你们,我被问过多少次为什么福音书里没有说到睡觉这回事,然而几乎每一页它都提到睡觉。这就显示人们是在睡梦中读圣经。
 
    「只要一个人大梦方酣,他甚至不可能想到他正在睡觉这回事。要是他能想到他是在睡觉,就能醒过来,但是这不可能,所以每件事都照旧。因为这昏睡,人们一点也不知道他们正在失去什么。正如我前面说过的,就自然所创造的人的本性,他可以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因为他是如此被创造,如此降生的。但是当他降生在昏睡的人群中,就在他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时刻,他却沈睡不醒。
 
    「每件事都对此难逃其咎:孩童对长者无心的模仿、有意或无意的提示,以及所谓的『教育』。小孩子每一次要尝试清醒,都立刻被制止,这是无可避免的。其后当数以千计强迫睡觉的习惯累积成形后,想要清醒就需要非常多的努力和帮助,但这种情形却很少发生。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在孩童阶段就失去了清醒的可能性,他活在睡梦中,也死于睡梦中,而且许多人早在肉体死去前就已经死了,不过这种情形我们以后再谈。
 
    「现在再把注意力转回我刚才指出的要点,一个充分发展的人--我称为『十足地道』的人--应该具备这四种意识状态。普通人,也就是一、二、三种人,只活在两种意识状态中,他知道,或至少他能知道这四种意识状态的存在。所有这些『神秘状态』等都是错误的定义,但是当它们不是欺骗或模仿时,就是我们所称客观意识的闪现。
 
    「但是人们不知道第三种意识状态,甚至想都没想过。他根本不疑有它,假如你向他解释什么是第三种意识状态,也就是其中包含什么时,他会说那就是他平日的状态。他自认是个有意识的人,能管理自己的生活,如果事实与此抵触,他认为那只是意外状况,一切都会回复正常。要是人自认天生就有自我意识,他当然不会努力去得到它。但是如果没有自我意识或第三种意识状态,第四种意识状态除了片刻闪现外,就不可能产生。然而人宣称自己奋力追求的真正客观知识,只可能出现在第四种意识状态,亦即这视是否具有第四种意识状态而定。在一般意识状态中得到的知识常与睡梦相混杂,你们可以从中清楚看出第一、二、三种人的素质。」
 
     葛吉夫下次的讲课开始如下:
    「人有极大的可能性,你们对于人可能发挥的潜力一点也没有概念。但是在昏睡中什么也达不到,在一个昏睡者的意识状态中,人的幻觉及他的『梦』与现实相混杂,他活在一个主观的世界里,永不能逃离,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不能利用具备的能力,以及为什么他只活出了自己的一小部份而已。
 
    「以前曾经说过如果正确运用自我研究和自我观察,人就能明了他的机器及他一般状态下的机能出了问题。一个人会觉察到因为他沈睡,所以只在他的一小部份中生活和工作,正就是为了这原因他绝大部份的可能性都没有实现,绝大部份的力量也都搁置没用。
 
    「一个人会觉得他没有得到生活所可能给予他的,他之不能如此要归咎他的机器,他的接收装置上某个机能的缺失。研究自己这个观念就有了新的意义,他甚至会觉得他目前的状态还不值得研究呢。他看待每一个机能是以它目前的状况及它应当达成的状况来看的。观察自己使人觉悟到改变自己的必要性,而在观察自己时,一个人注意到自我观察本身就带来一些内部运作的改变。他开始了解到观察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工具之一,是一个清醒的方法,藉由观察自己,他好像洒了一束光线在本来于黑暗中工作的内部运作过程。在这束光线影响下,过程本身开始改变。
 
    「有许多化学程序只能在不见光的时候进行,同理许多心理过程也只能在黑暗中发生。甚至只要一丁点意识的光亮就足以改变整个过程的性质。我们内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链金术)和一些过程性质会受到光线改变的化学过程一样,都服膺于类似的律则。
 
    「当一个人领悟到不只要研究自己和观察自己,更需要怀着改变自己的目标来工作自己,那么他研究自己的性质必然会改变。到目前为止他已经研究了中心工作的细节,努力当一个不偏不倚的目击者,只记录这些现象。他已经研究过这部机器的运作,现在他必须开始看到自己,也就是说,不是看到各个细节,也不是小螺丝钉的运作而已,而是看到一个整体-- 他整个自己,就如别人眼中的他一样。
 
    「为了这个目的,一个人必须拍摄所谓的心灵快照---在他生活中不同的时刻和不同的情绪状态-- 不是各个细节,而是他看到的整个情况。换句话说,这些照片必须包含一个人在某个时刻所能看到的一切,例如情绪、心情、想法、感觉、姿势、动作、音调、脸部表情等。如果一个人成功地抓住有趣的片刻,他就能收集一整本自己的照片,能够清楚显示他真正的样子。但是并不那么容易就学会如何在有趣及代表性的时刻拍下照片,如何捕捉特有的姿势、特有的脸部表情、特有的情绪以及特有的想法。如果能成功拍下照片并且累积足够的数量,一个人将会看出他经年累月对自己的看法是多么不真实。
 
    「他将会看到另一个人而不是他原先设想的样子。这『另一个人』是他自己,同时也不是他自己。它是别人认识的他,是他想象的自己,是在他行动、言语之中出现的他,但这不全是他的本色,因为一个人知道别人所认识的以及他所认识的这另一个人有多少不实、假造、人为的成分。你们必须学会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假造的。在开始观察及研究自己之前必须先区分自己,一个人必须了解他实际上是由两个人组成。
 



无为之心无为动,全我之觉全我行。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第八章 高等意识与高等中心(一)








签名